中國鋰資源亟待國家戰略層面統籌發展一、鋰金屬的戰略意義 鋰(Li) 是自然界中最輕的金屬。鋰作為能源金屬,在高能鋰電池、電動汽車方面,具有儲能功能;在受控熱核反應中的應用,具有生能的功能。受控熱核反應中,1g鋰有效能量最高可達8500~72000kW•h,比相同質量的235U裂變所產生能量大8倍,相當于3.7t標準煤。聞名于世的新疆可可托海三號脈曾是我國制造原子彈、氫彈、衛星所用的鋰金屬的主要來源。該礦脈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發射及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譽為“英雄礦脈”、“功勛礦脈”。因此,鋰又被稱為21世紀改變世界的“綠色能源金屬”和“白色石油”,世界鋰資源消耗將呈幾何級倍數增長(圖1),地位日益凸顯。未來世界鋰資源的需求和瓜分將更加激烈。掌握上游資源是產業鏈企業發展壯大的關鍵點!百Y源決定勝局”已成行業共識。 在國家在新能源戰略的大背景下,鋰資源開發利用已被作為國家戰略列入“十三五”規劃;在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中,鋰資源的開發利用貫穿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等七大產業。鋰電產業會帶來新經濟增長點。
二、中國鋰資源概述 世界上能被工業利用的主要為鹽湖型(鋰離子)和硬巖型(鋰輝石、鋰云母)。鹽湖鹵水型鋰礦資源儲量約占全球總儲量的80%。硬巖型鋰資源占約20%。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統計,全球的鋰資源分布不均,鋰資源豐富的國家有的智利、中國、阿根廷、玻利維亞以及澳大利亞及加拿大、剛果等。其中,南美洲的智利、阿根廷、玻利維亞又稱“鋰三角”(鹽湖型)。但目前開采應用最多的是澳大利布林格什鋰輝石礦。 中國鋰資源得天獨厚、資源豐富。鹽湖鹵水型鋰礦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為規模世界第二大、亞洲第一大的西藏扎布耶碳酸鹽型富鋰湖,以及青海柴達木盆地的東臺吉乃爾、西臺吉乃爾等為代表的硫酸鹽型富鋰鹽湖;他們與氣候極為干燥的南美沙漠中的鹽湖鋰資源在提鋰技術上存在很大的差距,僅產出少量工業級碳酸鋰。其中,扎布耶鹽湖雖然鎂鋰比小,尚可少量開采,但處于4420米高海拔,低溫、雨雪天多、光照不足,鋰離子濃度低、蒸發慢、生產周期長;青海的硫酸鹽型鹽湖鎂鋰比太高,商業化技術尚待突破?傊,要達到電池級的鋰,成本太高,故主要還是大量進口鋰輝石礦石提鋰。 我國硬巖型鋰礦主要分布在四川、新疆、江西等地,其中江西宜春為鋰云母型,較難利用;新疆阿勒泰鋰輝石型,資源瀕臨枯竭。唯有四川省鋰輝石具有非常明顯優勢,上個世紀80年代,國家出資勘探成果,就確立了資源儲量居全國第一。近年來,四川省地質調查院付小方教授團隊為國家找礦取得了重大突破,新發現88萬噸的新3號鋰輝石礦脈,使甘孜州甲基卡已控制氧化鋰資源儲量達220萬噸,預測遠景資源量達500萬噸,超過了澳大利亞的布林格什位居世界前列;阿壩州也有突破,已控制氧化鋰資源儲量為100萬噸,預測遠景資源量300萬噸。以甲基卡為代表的鋰礦具有規模大、品位富、共伴生稀有金屬多、易開采、選礦性能好、綜合利用價值大以及投產速度快的特點。特別是甲基卡鋰輝石富含可核聚變的同位素6Li,占據了世界鋰資源的制高點,戰略意義非常重大。近期國家已將甲基卡列為戰略新興能源資源基地,將躋身全球最大的礦石鋰基地之一,四川鋰礦資源將成為國家新能源的又一張名片。 三、鋰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我國尤其是四川省鋰工業總體比較落后,優勢的鋰資源尚未得到很好的開發利用。主要存在如下的問題: 1、進口比重過高,國內開發利用不足 中國是石油缺乏國和消耗大國,卻是富鋰的大國。但目前,中國卻是鋰消費和進口大國,幾乎占用了世界40%的鋰資源,鋰原料進口大于74%, 2016年碳酸鋰進口量同比增長了397.18%,而國際碳酸鋰市場高度壟斷,導致市場價格年年不斷攀升。在我國,雖然三元電池材料需要的優質鋰輝石資源分布在四川的甘孜州和阿壩州,但一直處于未開發狀態。鹽湖鋰企業規模小、產能低,在國際市場競爭力不足。 2、鋰資源的管理和整合力度不夠,亟待整體規劃落實 中國鋰資源工藝技術水平較低、綜合利用程度不高,缺乏長遠科學規劃。前期由國家出資探明的優質戰略鋰資源大多被幾家民營企業寡頭壟斷,作為融資炒作工具。尤其是存在境外企業滲透問題(威脅國家戰略資源安全),中下游產業以及跨區域產業鏈布局不合理。 3、鹽湖鋰難以規;、硬巖型鋰礦上游生產落后 我國鹽湖鋰資源分布于青藏高原生態脆弱區,受環境影響與技術等條件的限制,開發程度和開發速度低,產量不穩定,目前很難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硬巖型鋰礦主產布于川西藏區,交通等基礎設施等建設比較薄弱,上游鋰礦山(區)集中度低,開發規模零星。 4、新技術研發滯后 中國選礦回收率低,綜合利用程度較低,與鋰輝石共伴生的鈹、鈮鉭、銫及銣等稀有金屬未能綜合利用;鹽湖鋰除鋰之外,鈉、鎂、鉀、鈣等未綜合利用,雖曬干分離后可獲得工業級碳酸鋰,要完全除去鎂離子,達到電池級難度大。產品單一,提鋰成本高,開發難度大,最終提鋰的成本高于硬巖型礦石提鋰。 5、開發模式為粗放型,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 中國硬巖型鋰礦的開發模式為粗放型,僅把粗級產品拉走,尾礦堆放和三廢排放不達標,把大量的尾礦和污染留在了當地,造成了惡劣的環保政治事件,致使融捷公司在甲基卡的134號脈的采礦停產4年,還嚴重影響了甘孜州的鋰業發展;鹽湖鋰有害的鎂和大量的曬鹽池環保尚待解決,鹵水鋰工藝尾氣危害大等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 6、國內多為鋰的初級產品,產能利用率低 硬巖型鋰礦僅為粗級氧化鋰產品,鹽湖提鋰產品為普通工業級碳酸鋰,均難以滿足三元電池氫氧化鋰的需要。中下游提鋰企業,因碳酸鋰等鋰原料進口價格高,生產成本居高,導致鋰產業綜合競爭力不強。端產品仍需進口。 7、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及富民發展措施未落地 我國優質鋰資源都分布在經濟落后的藏區。以往對資源開發是以大中型企業“獨占式”和民營大資本“買斷排擠式”開發,優質新興能源鋰資源大多被幾家民營企業寡頭壟斷,作為融資股票升值的工具。沒有重視地方產業聯動效應和當地貧困群眾就業的發展,以融捷、天齊鋰業、眾合、雅化為代表的炒作商賺得盆滿缽滿,形成了“富了開發公司與老板,窮了當地政府和老百姓”的尷尬局面,制約了資源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在民族地區問題會進一步復雜化,甚至在四川個別地方出現了老百姓不理解、抵觸情緒,被藏獨分裂勢力、極端宗教勢力所利用,威脅到藏區的社會穩定,沒有給國家戰略新興能源產業以及藏區的發展帶來良性循環,阻礙了國家鋰業的健康發展。 四、對中國鋰產業統籌發展建議 國家工信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200萬輛,需要增加鋰資源的消耗。2017年,鋰企業迅速增多,鋰價也大幅度增漲。依托我國優良的鋰資源打造鋰全產業鏈,促進國家新興能源產業,解決國家能源需求,擺脫對外依存度,保證國家戰略安全,并帶動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振興環保的綠色經濟具有重大意義,是一個勢在必行的發展方向。筆者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針對鋰資源的開發利用現狀,提出了建議: 1、做好戰略定位與布局,對戰略新興能源鋰資源統籌管理 由于鋰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和經濟價值,已經從普通的礦產資源,變成了未來的能源。這么好的鋰礦資源,又產出在藏區,只有走國家統籌開發的道路,才能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才能真正滿足群眾意愿,才能建成真正意義的“綠色礦山”,從來確保生態安全。這是國家能源戰略安全的基本保證。 南美的“鋰三角”地區被稱為“下一個中東”。美國等西方國家都加入了對鋰的爭奪戰。全球鋰業格局中,一直有“三份鹵水一份礦”的說法。而以鹵水鋰資源為主的全球鋰業巨頭智利化工礦業公司SQM,與美國雅寶、FMC并稱為“鹵水鋰三巨頭”,幾乎壟斷了全球80%的鹵水鋰鹽產量。 智利、玻利維亞等國家對鋰資源管理嚴格,在智利,法律規定只有國家所屬的公司或持有國家特別行政許可或特別開采合同者,才可開發鋰資源,而且要上規模。玻利維亞對鋰資源的開發必須由本國資金全面控制,外資只能合資介入下游開發。美國2008年以后,有關鋰資源信息不再對外公布。塞爾維亞新增加了200多萬t的鋰資源,但基本上被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國家礦業巨頭壟斷。 我國蘊藏著豐富的鹽湖鋰和硬巖型鋰資源,在國家層面從戰略高度應繼續全面摸清家底,做好戰略新興能源產業的資源保障。重視開發利用和產業發展,管理實施國家管理,將鋰資源納入國有自然資源管理機構中,堅持國家所有。制定整體科學規劃和鋰產業發展布局。 實行部分戰略收儲計劃。 3、保護資源,科學開發、推進行業整合,跨區域聯合發展鋰資源產業鏈 要吸取稀土開發的經驗和教訓,加強資源整合,嚴防炒作,有序配置。實施統籌規劃,從鋰礦開采、選礦、冶煉、提純、合成、電池等全產業鏈的科學規劃和實施方案。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鋰金屬產業跨區域優化整合。 要依靠大型國有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推進鋰金屬產業優化整合;上游設立特區,以加強對水源、土地等、生態環境統籌管理;中下游大力促進產業多元化發展和關聯產業橫向聯合,形成新能源集群產業。開創上游與下游跨區域關聯產業合作共贏新局面,打造萬億鋰業的電池汽車之都,助推我國戰略新興產業產業倍增發展。 2、堅持環保優先,打造綠色鋰礦山,建設綠色礦山 做好在“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前提下“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頂層設計。 鋰是人體健康所必要的元素,本身不具有危害性。礦山開發過程中產生的廢物主要是水、氣、聲、碴四大類污染,都可以采用現代技術或工程,將其影響范圍控制在點上,特別是廢水完全可以做到零排放,鋰輝石的尾礦爭取全利用。這一點,一定要選擇有責任、有實力、也愿意進行環保投入的企業。而且,在礦山生產結束后,還要恢復治理。只要堅持綠色礦業的理念,在青藏高原進行礦業開發是可行的。西藏自治區改則縣甲瑪銅礦礦區的綠色開發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我國鋰鹽湖大多位于青藏高原生態環境脆弱區,應充分利用當地的太陽能、風能、冷能和地熱等天然資源優勢,發展鹽田工藝技術,減少外來化學試劑添加,力求開發過程高效、綠色、環保,在開發鋰資源的同時,要做到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則會帶來巨大的綠色效益。 對于提鋰后老鹵及其他廢水的處理,也是鹽湖鋰資源開發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南美鹽湖在開發時將最終產生的老鹵都回注到鹽湖干鹽殼之下而不留在地表 。 4、加強高科技技術研發 我國迫切需要加強提鋰技術的研發,將鋰作為能源金屬高端開發利用的研究,迫切需要加強提鋰技術的研發,占領技術制高點提供科學依據。對于鋰的高端利用,重點在于6Li應用于可控核聚變民用研發,這一點中國科學院已經有了很大的進展。著手鋰循環利用的研究,美國早已開始了此類研究,比利時、德國和日本等國的鋰電池再利用項目也都在研發之中,我國也有了足夠的重視。鹽湖提鋰技術也應借鑒國外鹽湖鋰資源的成功開發經驗,取得商業化開采的突破。 5、認真作好發展民族經濟政策的研究 資源從來就是經濟利益沖突的基點,針對鋰礦資源產地均為經濟落后的藏族地區特點,脫貧攻堅是十九大的重要任務,落實在民族地區、民族關系上,必須是共同發展繁榮。堅持“建一座礦山,綠一片環境,扶一方經濟,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諧”為宗旨,應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以發展促富民、以富民促穩定;統籌國家、地方、企業、群眾利益,共享鋰資源開發成果。探討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和諧、促進鋰資源開發利用發展新模式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責任編輯:張重陽]
相關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