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宜春市礦業有限責任公司 >> 學習欄 >> 正文
 

鋰電產業鏈分析及產業發展淺談—暨鋰電產業知識學習小結

 來源:本站原創 作者:許峰 發表日期:2017/7/5

  摘要:鋰電產業作為一項綜合交叉產業涉及了礦產開發、材料化學、裝備制造、新能源儲能等多項產業領域,通過學習相關知識了解鋰電產業鏈的初步構成,增強了對于鋰電產業宏觀發展的認識,并對相關知識進行總結和整理。

  關鍵詞:鋰電產業 產業鏈分析 產業發展

  隨著傳統能源逐漸消耗新能源的出現,鋰電產業應運而生成為我國戰略產業之一。無論是已經產業化程度較高的新能源汽車還是越來越熱門的無人機亦或是各種移動終端、機器人、火箭、導彈等,這些物品的出現其所使用的能源都離不開鋰電產業。

  1、鋰電產業鏈構成

  從下圖可見,鋰電產業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鋰資源的開采、鋰電產業原材料的提取、鋰電池各種材料的制作、電池電芯制造及電池組的組裝、各種應用鋰電池的產品。

 

  1.1鋰資源的分布及提取

  鋰電池中的重要原材料碳酸鋰主要來自于礦石和鹵水。中國鋰礦石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湖南和河南等地,鹵水主要集中在青海和西藏。江西宜春、江西新余、四川阿壩、青海和西藏等占據資源優勢【3】。在一些文章中提到江西宜春的鉭鈮礦伴生鋰云母、銣、銫的多金屬礦床是世界上最大的伴生鋰云母礦床,也是我國主要開采利用的主要鋰礦資源之一。礦石提煉的方法主要包括:硫酸法、硫酸鹽法、石灰燒結法、氯化焙燒法、純堿壓煮法等。

  1.2鋰電池材料

  鋰電池的主要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液和精密結構件等組成。目前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和精密結構件技術相對成熟,國內基本實現產業化。鋰電池材料產業鏈中技術壁壘最高環節為隔膜技術和電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鋰,這兩種材料很多依賴于進口。

  從正極材料市場份額看,鈷酸鋰、錳酸鋰、三元材料基本形成三足鼎立之勢,磷酸鐵鋰等其他正極材料由于應用范圍的限制市場份額較低。

  負極材料:一般為各種碳材料和金屬氧化物。包括:石墨、乙炔黑、石油焦等碳負極材料。其中天然石墨市場占有率較高,與正極材料相比,負極材料占鋰電池成本比重較低。目前國內的深圳貝爾瑞、上海杉杉、長沙海榮公司在負極材料方面生產比較知名;

  隔膜:隔膜是保證鋰電池安全穩定工作的核心材料,主要難點在于復合材料、厚度、強度、孔徑等。隔膜是鋰電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種高附加值材料。放眼世界,隔膜市場主要被日本旭化成工業、東燃化學、美國celgard、韓國SK、WIDE等企業把持。目前國產隔膜主要用于中低端市場。

  電解液:電解液是鋰電池關鍵材料之一,被譽為鋰電池的“血液”,電解液在電池中正負極之間起到傳導電子的作用,是鋰電池獲得高電壓、高比能等優點的保證。目前國內電池生產商電解液配套基本實現國產化。

  1.3其他(電池組管理EMS,產品,鋰電池回收)

  由于目前電池行業的標準還未達成完全的統一,在電動汽車應用的鋰電池大多以電池組的形式存在,這就對電池組的管理系統提出了較高要求,如何有效的管理電池使其高效均衡安全的供電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電動汽車能否安全使用和高效使用。

  此外,大量鋰電池的產生會造成使用完之后的污染,雖然鋰電是清潔能源,但是鋰電池若回收和處理不當回對環境造成較大破壞。在一些文章中提出讓電池生產商和電池回收處理商進行合并,形成一個閉環,回收后的鋰電經過處理有的可以直接轉化為鋰電池生產需要的原料,同時合并處理減少中間環節的能源、人力、運輸成本,該模式值得關注。

  2、鋰電產業發展

  今年來,隨著能源和環境的需求,電動汽車發展備受關注,新能源汽車成為我國戰略新興產業之一之后,鋰電產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2008年我國僅有十幾家動力鋰電池企業,而到了2012年底動力鋰電池企業數達到百余家,比亞迪、力神等脫穎而出,近年福建寧德鋰電產業發展也非常迅猛值得關注。

  2.1國外發展

  國外先進國家如美日都形成了產業聯盟,從技術研發到產品應用企業均在聯盟中,這使得行業內信息通暢,同時各企業明確自己在產業中的地位,可以做到物盡其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費。從產業發展而言日本在鋰電產業走的最遠,韓國主要是面對中低端市場,美國大部分企業的戰略重點放在亞洲,還有一段路需要走。

  2.2國內發展

  簡而言之,大而不強,關鍵技術缺乏,需要較多的技術積累;科研協作不強,科研單位、相關企業和高效的溝通交流不暢,導致研發與市場需求脫節,目的性較差,導致產品與實際需求存在差距,低水平技術重復開發,產業聯盟沒有較好的發揮整合優化資源的作用;廢舊電池回收水平較低,在鋰電池回收這塊市場中蘊含的潛力尚待挖掘。

  2.3國內外客觀對比

  有文章指出,當前中國鋰電產業問題主要是集中度明顯偏低,且缺乏技術積累和創新,有規模的企業不多,林林總總上百家鋰電池企業導致資源嚴重分散,市場無序競爭,使得國內鋰電產業始終大而不強,無法優化資源配置,無法與外部強敵競爭時形成合力,容易被各個擊破。

  后續將按照如下圖的結構關系繼續加強鋰電產業和相關知識的學習,針對鋰電產業發展提出自己淺薄的三點建議。

 

  1. 政策制定應有預期,產業調整應有緩沖

  政府出臺政策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規范和服務產業發展,因此政策應當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給予一個產業一個穩定的預期和調整的余地、建議有關產業調整的政策出臺之前要對政策的影響進行深度評估,預先征求包括企業在內的多方意見,調整需要給予企業足夠的緩沖期。

  2. 防范低水平重復建設,培育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

  做大做強我國鋰電產業,需要培育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一方面,加大對創新型鋰電企業的支持力度,研發資金和資源向重點企業傾斜;另一面,引導重點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控股等方式做大,逐漸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3. 加大研發投入、加強關鍵技術攻關

  中央財政盡管采取了以獎代補的支持方式,但也要根據鋰電新能源的性能、銷量等指標對企業要給予獎勵,并積極引導資金用于研發投入,繼續開展重大科技專項,從國家層面而加大資金投入重點支持共性、關鍵技術研究與攻關。加強上游材料、中游制造以及下游新能源汽車的聯動。發揮龍頭企業市場主體作用、鼓勵骨干企業開展鋰電產業系統、關鍵材料等關鍵技術攻關。;力爭掌握核心技術、提升我國鋰電產業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張重陽] 
久热爱精品免费视频视频